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白色巨塔-1


我所要談的是現在緯來日本台正在播映的日劇:<白色巨塔>
雖然,早在四.五年前,我就看過國內作家侯文詠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書名同樣為:<白色巨塔>

同樣的書名,相同的醫院背景.權力鬥爭.醫療體系的弊病.人性的道德黑暗面及向下沈淪...

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有人跟我說:日劇的<白色巨塔>根本不是傳統日劇。

傳統的日劇應是像<長假>一樣:有浪漫的愛情劇本,精心設計的場景,俊男美女說著感人的對白加上其中穿插著悠揚的背景音樂和百聽不厭的主題曲。集合以上所有元素,才是一齣真正的日劇。

我想,此人中<長假>的毒很深,偏偏又不是日本人,這是否也是一種狹隘的種族偏見?
日劇一定要等於愛情劇嗎?當然不是。
不過此問題容我在下一回再深入探討吧。

其實,平心而論,我看<白色巨塔>時心情一直相當沈重,關於其中的醫療資源問題.權力及派系鬥爭,兩性問題...都是那麼搗入核心,將人性最深沈的貪婪.慾望赤裸裸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白色巨塔>的劇本是依據日本作家山崎豐子在1978年的同名原著改編,但是在尚未成書之前,早在1963年就在報上連載了。也就是說此故事情節早在四十年前就被山崎豐子寫出來。這也突顯了這四十年來,無論日本及台灣的醫療體系,似乎一直都沒多大的成長及改進,這其中更是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黑暗面。

這讓我想到,約七.八年前,我母親一度因刮除子宮內的小腫瘤,由於醫生的一時疏忽,造成手術後子宮大量出血--也就是血崩。

為母親執刀為中部某知名”民間大醫院”的資深住院醫師,在開刀之前,他一直說:別擔心,只是個小手術。開完刀,麻醉退了,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結果是:我母親輸了兩大袋500c.c.的血,足足在床上躺了七天!

我母親是第一次開刀,而且她非常的怕痛--大至生我和弟妹時的陣痛,小至洗頭髮時指尖抓頭皮的力道,她都無法忍受所帶來的痛楚。
這樣一個醫生口中所謂的”小手術”,居然讓她面臨了生死攸關的恐懼。

我親眼目睹了整件事情發生的經過:護士麻醉我母親,送她進手術室,等待手術結束,推她回病房,等待麻醉消退,母親唉聲喊痛,打開她身上的白色被子,下腹一片血海,還沿著床緣滴到地下...。

驚嚇中的我立刻衝出病房呼叫值班護士,一次.兩次.三次,千呼萬喚才來的小護士,緩緩地拉開染血的被子,才驚覺事態嚴重,趕緊傳呼主治醫生。

在如一世紀般的等待之中,我眼睜睜地看著被疼痛折磨.因而逐漸蒼白的母親,恨不得此時躺在病床上的人是我,而不是我最愛又怕痛的母親。

醫生姍姍來遲,瞭解狀況之後,面無表情地說:手術的後遺症,輸血就好。

後遺症?當我們是三歲小孩嗎?
手術如果有血崩的後遺症,為什麼在簽手術同意書之前你沒有告知呢?
這是作醫生應當有的職責及義務吧!

明明就是醫生在手術的過程之中出了判斷上的錯誤及疏失,
為什麼一句:後遺症,就帶過了呢?
你知道我的母親因你的”疏失”而承受著莫大的痛苦?
還有我的父親擔心他或許會失去了他的另一半?責怪自己沒能陪伴在妻子身旁,給她力量渡過痛苦又難熬的時刻。

即使,後來母親在輸了血之後,危急的情況已解除。

但是,我都不會忘記那個醫生臉上無關緊要的表情,無視於病人身上的痛楚,一心只想著遮掩自己的過錯。

這就是”醫生”~~
有尊嚴,有財富,人人羨慕的高貴職業。

但是,如同劇中利欲薰心的財前(唐澤壽明飾演)所言:
”醫生不是神,醫生也是人。”

這就是告訴我們,當你或你最愛的人因為”醫生也是人”這句話,而在醫療過程中受苦甚至失去生命。
這一切都是因為”醫生不是神,而是人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Dana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