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文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我的時間,我的故事


2004.09.20

自小,我就夢想生活在一個時間"隨時可以靜止或延長"的空間。


時間任我控制,幸福的時刻可以稍微延長一些,讓我盡情品嚐它的甜美。
而難過及痛苦時,也可以將時間歸零,重新再來過。

記得小學時代,每天上第一堂課之前,全校師生都要集合在操場開朝會,內容不外是升國旗.唱國歌及校長.主任或老師們的精神訓話。
這一段時間說長不長,但是卻令我感覺十分無聊,難耐。

於是,我開始靈魂出竅,不論台上是校長的長篇演說或是學生矯情做作,千篇一律的誇張演講~此時,我腦海中的思緒飛快地轉動,盡情幻想,編纂著屬於我自己的小故事。

我的每日小故事是連載的,有時代,場景,人物和角色,情節和對白等。

只要朝會開始唱國歌,我的嘴巴在一張一合之中,腦中的小故事隨即開始了:

今日播映:昨日在榕樹下跟小女生告白的臭男生,今天一早在她的書桌內放了一朵小雛菊...。

台上的演說成了無聲電影;台下的我,思緒和幻想,天馬行空,任意遨遊。
直到台上一聲:立正!向右~轉!

我的小故事立刻打上:明天同一時間,敬請準時觀賞。

總而言之,我小學時代的朝會時間就是我對自己的"說故事時間"。

而且,這段"說故事時間",一直持續到了升學壓力沈重的國中時期。

隨著年紀漸長,忙碌的父母買了許多翻譯的各國兒童故事叢書,讓我得以消磨做完作業的時間。

也由於到了高年級識字較多,除了家中的書之外,我又找到學校的圖書館--不過那個時期比較偏好看長篇小說,沈浸在文字帶給我的無盡幻想空間中~這樣我的"說故事時間"內容才得以較完整豐富。

記得是在升上五年級的某一天,同學帶了一本小小的,印刷有些粗糙的漫畫書給我看,書名為:<尼羅河的女兒>。

同學說:"漫畫書"比書還好看,有圖還有對白喔!
我在看完<尼羅河的女兒>之後,感覺如獲至寶,於是立刻又陷入了這個令我無法自拔,大人卻視禁書的漫畫世界中。

後來,我帶著妹妹和弟弟,到當時鎮上為唯一的漫畫出租店,用一本三塊的代價,在店內接著看<尼羅河的女兒>的續集。

記得當時都是瞞著父母親,藉口說去書局買個作業簿.鉛筆等什麼的,然後偷偷晃到漫畫店,心情緊張得忐忑不安,像做壞事般,找到書付完錢,立刻找位子坐下來,暫時拋開父母的叮嚀~投入一本接著一本,豐富又奇幻的故事情節中。

我的"說故事時間"也因為在吸收,消化了許多故事書和漫畫書,潛移默化之下,故事情節愈來愈多樣化,到後來便開始具體化,用四百字的稿紙將之寫成小說。

但是,我的滿紙荒唐故事並未保存下來,其後更因為上了國中,在升學壓力之下,小說就嘎然中止,無疾而終。

倒是每逢朝會仍舊不改靈魂出竅,故事在腦海中鑽過來又鑽過去的。

但也由於這一段”說故事時間”,我在苦澀的少年時期有一個情緒抒解的管道,沒有因每日的小考大考分數達不到老師標準,在數字的迷宮中打轉或痛苦。

而是藉由幻想中的世界,任思緒遨翔在一個沒有考試,沒有分數的自由世界中。

我自小是個敏感而自閉的小孩,活在大人凡事高標準,處處比較的狹隘世界中,真實的自我無法充分展現,想發揮的創意又擔心世俗異樣眼光,而刻意壓抑下來。

有一段時間,真的恨不得自己趕快長大,因為,只有變成大人,我才可以做想做的事,我才是自己的主人,時間也才是屬於我的。

但是,諷刺的是,在其後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在苦痛及眼淚交雜之下,我仍不時懷念著昔日那個沒有第四台,沒有電腦網路,也沒有手機的"我的時間"。

如果真有哆啦A夢的<時間機器>,我還是想回到小時候:穿著繡著我的班級及名字的白上衣和兩條繞過肩的吊帶百褶裙,在學校的操場上繼續做著我的"說故事時間"。

懷念的時代,懷舊的街道,想念的氣味,純樸的人們,天真的你我~

一個真正屬於我的時間,我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光臨Dana的家~